啓示|《人民的名義》中隱藏的環保思考
《人民的名義》熱播,滿滿的正能量以及劇中人物豐滿的形象都成爲了人們熱議的話題,隨著劇情的深入,劇中一些有關環保的情節也成爲人們的關注點,劇中所傳遞的環保理念也是對時下國家對環保重視的一種體現。有觀衆驚呼:原來《人民的名義》也是一部環保劇!
這部劇雖然沒有直接出現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但達康書記對環保的認識,卻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在現實中,近幾年國家對環保的重視與出台的政策也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對待環保的決心。在品味這部大戲時,也不由讓人們對環保的現實意義有了更多思考。
劇中,一直奔走在GDP道路上的達康書達康書記一心關注的是無汙染的GDP!這難道不正契合當下中央提出的綠色發展的理念?
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綠色化”,這是繼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戰略任務後強調的新任務,“四化”戰略變成“五化”戰略。眼下,綠色GDP核算研究還在路上,但“不以汙染換發展”的理念已經成爲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記得沙書記去參觀林城開發區時,表揚了達康書記:“達康同志,你的思維很超前呐,十幾年前,就想到了環保汙染問題,不簡單呐!”
環保其實就是一項需要超前思維的行業,具有高瞻遠矚點的環保觀念,求新思變,開拓進取、開創環保工作新局,才能保障環保治理長期、持續地發揮效用。同時,只有擁有超前的環保理念,才能在實踐和執行上也走在環保行業的前端。
劇中,月牙湖是漢東省的一張名片,風景優美。然而,湖邊大量的飯店、工廠、生活小區把汙水源源不斷地排入湖中,水質長期富營養化,月牙湖變成了汙水坑。
現實中,也正是因爲河道的汙水直排、漏排、偷排等問題,造成了”黑臭水體”的出現。可以說黑臭水體的源頭就在岸上,河長制就是要解決“九龍治水”、環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尴尬問題。也只有真正從根源上解決了汙水來源,同時遵循“外源減排、內源清淤、水質淨化、清水補給、生態恢複”的技術路線,才能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在環保重責面前
每個人都應該是“李達康”
在環保這條任重而道遠的事業上
以人民的名義
每個環保人都奉獻著自己的那份執著